正本清源——杨公风水文化的真髓(之一)

       日期:2019-06-25     作者:玄机网    浏览:4038    评论:0    
    核心提示:杨筠松风水地理文化的理念中,所有吉祥人居环境都离不开“水”。他有句名言:“未有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 “龙”能迎气生气,“砂”能聚气藏气,“水”能载气纳气,大地的生气只有遇到水面才能被曳(ye)住流动的脚步。不仅如此,在没有山脉的平原地带,河流也往往被看作是传递生气的通道。在任何情况下,风水地理以得“水”为第一要素,没有水的地方,即使有很好的山势龙脉,也是一无可取。

    一、 杨筠松风水地理文化历史渊源

    在中国历史上,“风水地理”深刻地左右着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普通老百姓的村落住宅,到王公贵族的皇宫大殿,出家人的寺观,甚至埋葬死人的陵墓,无不附会着风水地理的传说。从基址的选择,方位的格定,乃至设计、布局和营造,都在风水地理文化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人对风水地理逐步演变为一种超人的神秘力量,冥冥之中主宰着人们的吉凶祸福、富贵贫贱、子孙繁衍、家族兴衰,甚至死生寿夭、穷通得失、货殖营利、科场中举等等,成为隐藏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

    唐末五代是我国风水地理文化最为兴旺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形成了一个影响深广,绵延千年的风水地理流派——“形势派”(又称“峦体派”),通常称为“赣派”(或称“江西派”),流传甚广,并一致公认“赣派”始祖为杨筠松(又名杨救贫),他创立的风水地理文化普遍称为“杨公文化”,享誉海内外。

    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又名杨救贫。生父系江西庐陵(今为吉水县)人。生父早逝,母亲改嫁于广东窦州(今广东信宜市)一商人,杨筠松为遗腹子,于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三月初八戍时出生于窦州圳隆(今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

    信宜镇隆古城,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迄今已有1 200多年历史,是历代州县并治之地。据《清一统志》记载:“信宜县南,二川合流处罗窦洞,水中石简耸起,形如水舸。”生动描述圳水隆起的汹涌澎湃景象,“圳隆”因之谐音演化成“镇隆”唐朝初年脱颖而出人杰地灵,杨筠松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杨筠松的养父名粲都,字文光,母亲何氏。有兄弟3人,长子筠翌,次子筠宾,筠松行三。杨筠松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17岁(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登科甲,随之步入仕途。至唐僖宗朝任国师(唐僖宗乾符二年至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75~880年〉41~46岁),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文官),掌灵台地理事(掌管皇家地理典籍和有关祭祀等事务)。任职期间研读堪舆典籍,钻研地理,得其要领,为后来创立杨筠松风水地理文化和成为地理堪舆名家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唐懿宗咸通十五年(公元873年),懿宗驾崩,僖宗即皇帝位。僖宗李儇(xuan)眷恋声色,枢密田令孜在朝专政,致使朝政腐败,江河日下。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关东连年水、旱灾,民不聊生,濮州(今山东邮城)人王仙芝聚灾民数千人起义。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冤句(今山东曹县)人黄巢响应王仙芝揭杆起义。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一月,黄巢率农民起义军占据潼关,十二月攻入京城长安(今西安),黄巢即帝位,自称大齐皇帝。

    长安失陷前夕,僖宗李儇在“百官皆莫知之”的情况下,挚得三妃四王,由枢密田令孜率500神策军护驾,秘密逃奔西川(唐代的“西川”相当于今天的四川中西部的一部分,包括现在四川省的东部及重庆市全部。以成都平原为核心,北与汉中相邻,东到三峡,南到宜宾,西至于龙门山脉)。僖宗出逃前,降旨杨筠松“断发入昆仑山步龙”(昆仑山位于今青海省)。

    杨筠松目睹李唐王朝的腐败,对朝廷复起深感失望,毅然脱离朝廷,弃官为民,携禁中地理秘籍外逃,云游四方,从事地理堪舆(古代称为“地理”又称“堪舆”。“堪”就是天道,“舆”就是地道,当今众多人将这种“地理”“堪舆”通称为“风水”)活动。在南行途中,一度往返于处州(今浙江丽江),后至湖北偶遇刺史廖銮,互议境遇,言及“地理”,经其指引,遂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48岁)辗转至江西上饶、抚州等地。其时黄巢称帝,杨筠松心存戒备,行至江西虔州(今赣州市),一度隐迹于空山,又名崆峒山(位于今赣州市东南)。后来迫于生计离开崆峒,以其娴熟的堪舆特长,在虔州乡村从事地理堪舆活动。

    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黄巢兵败泰山狼虎谷,自刎。僖宗复辟。杨筠松因未“断发入昆仑山步龙”,自度获罪于僖宗,既不敢返朝供职,也惧怕回原籍遭究,不得已长期浪迹赣南(今赣州市辖区)农村)。行至兴国县三寮村时,见这里山水宜人,环境幽静,利于隐居藏匿,遂择三寮为长期寓居之地。

    杨筠松择居三寮后,对携带的禁中地理秘籍不“承袭附会”,而立足探求人居与自然环境的真实面貌。在赣南(今赣州市辖区)的20年间,他竹杖芒鞋,不畏艰辛,攀悬崖、临绝壁、涉深涧、探洞穴,顶狂风暴雨,行丛林密径,凭着惊人的毅力,他踏遍兴国、雩都、宁都、虔州(今赣州市章贡区)等地的山山水水,还深入闽、粤等地,考察山川河流、“龙脉”、“水口”,对所到之处的地理、水文、地质、矿藏、植物情况作深入细致的考察。每到一地,他总要把观察的现实状况,对照前人所写的风水地理书籍中的表述进行甄别,其弟子及后裔据此整理成杨筠松理念的《撼龙经》、《疑龙经》和《青囊奥语》等风水地理著作,被历代风水地理师奉为学习的经典、操作的依据。

    “济世救民”是古代“风水”之所以出现的初衷。杨筠松毕生致力于风水地理文化的研究和实践,他在赣南为百姓阳宅选址、纠正葬俗旧习、资助平民生活,被当地人呼做“救贫仙人”,从此,地理宗师杨救贫扬名海内外。

    杨筠松一生中,为地理堪舆历经坎坷,于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70岁),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是年二月底,虔州刺史卢光稠派人专程前往三寮请杨筠松前来虔州,对城池扩建堪舆布局。作为卢光稠座上宾的杨筠松及其徒弟曾文辿全力以赴。在虔州期间,走遍周边山山水水,寻觅“龙脉”、“水口”,为虔州扩城规划设计。他发现虔州“据江右之上游,崆峒峰居前,三阳枕其后,章、贡两水缭绕乎左右,而郁孤岭屹立乎中,诚一方之壮观也”。外围与崆峒山对峙的还有西南的四会峰、九峰山,北面的储山、狮子岩,西北的通天岩等,实可谓“山之分峙,水之潆(ying)洄,而形胜即于此焉”。杨筠松在充分掌握虔州地理堪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他独创的“形势派”风水地理文化理念,精心规划、布局虔州扩城方案。杨筠松深知自己体弱患疾,但他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终于在是年十一月中旬,完成全部方案。就在这时,病情加重,他向卢光稠辞归,卢光稠派专人、专船护送。途经雩都跃口(今于都县段屋乡寒信峡),辞世于船中,终年70岁,葬于跃(当地人音“药”)口坊(相当于当今的行政村)芒茼坝(自然村)河岸上。杨筠松为虔州扩城布局、设计方案,献出毕生的精力。

    杨筠松不幸病逝,卢光稠闻噩耗,立即派人悼祭杨公墓,并对杨筠松编制的扩建虔州城池方案付诸实施,以至“虔州”成为当今的“宋城博物馆”。

    有关杨筠松(杨救贫)的生平,《江西通志》、《赣州府志》、《雩都县志》(清同治版)均有记载:

    “杨筠松,窦州人。僖宗朝掌灵台地理事,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后至虔州,以地理术传曾文辿、刘江东,世称救贫仙人是也。卒于虔,葬雩都药口。”

    杨筠松病故后,卒葬地官民对他表示怀念,把芒茼坝改地名为“杨公坝”,而且为他建祠、塑像,年节祭祀。后因河床升高,杨筠松墓葬被洪水冲毁。

    明神宗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赣州太守叶梦熊、雩都知县陈仰民亲临杨公坝瞻仰杨筠松原墓地,并新立照碑(类似如今的纪念碑)。为了不再被洪水冲毁,将此照碑立在原杨筠松墓地对面的山嘴上(此照碑现保存在于都县博物馆)。

    清仁宗嘉庆十八年(公元1799年)地理师段道轩和吴肇龙,以“杨公”弟子名义,亦在同一地点,立一“神主碑”(此碑现保存在于都县博物馆)。这两块石碑,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证实风水地理宗师杨筠松(杨救贫)确有其人,也是考证于都是风水地理宗师杨筠松(杨救贫)归宿地的惟一证据。1991年,于都县人民政府在上述两块杨筠松“墓碑”的山坡上,立碑予以纪念。碑文:杨筠松,唐,窦州人,字叔茂,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占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后至虔州,以堪舆术名世,号救贫先生。晚年留寓雩都,终於此山头,葬於跃口芒茼坝(今称杨公坝)。著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等书。其墓因河道扩大而毁,现竖碑表之。

    (一)

    当今世界,谁曾见过蜿蜒飞舞的龙?千古神州,谁又目睹过腾云驾雾的龙?没有。龙是神话传说中的有灵性的动物,是古代中国人错误的万物有灵思想的产物。

    “龙”从何而来?传说中的龙有奇怪的形象:蛇的身体、兽的四脚、马的头、鬣(lie)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即龙是由多种动物组合而成的。生物学家也不清楚应把它划分哪科哪属。

    自然界并没有真正的龙的存在,龙是古代中国人想象出来的。那么古代人是怎样想象出龙这种并不存在的动物呢?这和人们渴望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有关。

    人从哪里来的问题会导致是谁创造了人。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神话传说都认为本民族是由一个“神祗”(qi)或半人半仙的准“神祗”创造的。并且这些创造人的“神祗”大都长着一副怪模样,或者人头兽身,或者人身兽头。如中国流传女娲抟(tuan)土造人的故事:自天地开辟以后,世上没有人,于是女娲抟土作人,开始一天抟一个,后来她认为速度太慢,就在绳子上铺上泥土,然后把绳子一抖,绳子上的泥土掉在地上就变成了许多人,这故事中的女娲便是人头蛇身。

    为什么这些神话中创造人的伟大“神祗”们大都和动物有一定的关系呢?这与原始人类的动物崇拜有关。在祖先们生活的环境里,动物横行天下。动物对于人们的生存至关重要:一方面动物是人们狩猎的对象,是人们食物的重要来源,动物的骨头、牙齿等还能加工成生产工具、武器甚至装饰品,动物的皮毛可以帮助人们御寒,动物的角可以加工成号角,经过驯养后的动物可作为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畜力。另一方面,动物在许多方面比人更灵巧和有力量,凶禽猛兽还不断地袭击人们,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人们既要依靠动物,又畏惧动物,便把动物当作神来崇拜,这便是原始人的动物崇拜。并且普遍地把动物同人的来源联系在一起,于是就产生了“图腾崇拜”。所谓“图腾”就是用动物来解释氏族的来源,认为氏族与某一动物之间有血缘关系,是由这种动物发展起来的,于是就对这一动物更加敬仰和膜拜。并把它的图案作为本氏族的徽号和保护神。

    为什么“龙”是由各种动物结合在一起的呢?这是因为华夏民族是由多个远祖氏族部落融合而成的,这些氏族部落有各自不同的图腾崇拜,如夏后氏姒(si)姓崇拜蛇图腾,姜姓崇拜羊图腾,少嗥部落崇拜鸟图腾,有虞氏妫(gui)姓崇拜象图腾等。当这些氏族部落通过兼并,融合而成为更强大的华夏族时,各个氏族的图腾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马头蛇身鹿角狗爪鱼鳞的“龙”。“龙”成为了华夏民族的象征,受到华夏子孙的顶礼膜拜,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是龙的传人。一曲《龙的传人》唱出了我们古老的民族和龙之间的关系。图腾崇拜一方面表现了古人思维有一定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氏族的起源。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思维的落后性,他们分不清人同动物的界限,意识不到人在自然界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反而把低于人的动物当作智慧能力高于人的祖先来崇拜。

    “风水地理”称山脉和河流为“龙脉”,利用人们对“龙”的尊崇,古人们相信“龙”是灵物,是中国人的祖先,因此就一定能够保佑家族趋利避邪,逢凶化吉。风水地理把居住环境四周的山脉称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兽”,也是古人动物崇拜的结果,借这些灵性动物的威风,烘托出村落的安全感,风水地理文化就是借用这些动物的比喻来建立起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已证明“龙”并不存在,人也不是“龙”生的。新中国成立前,传说有“龙骨”存在,其实是其它动物的化石。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发现,最初是一个外国人试图在那里寻找“龙骨”,后来经中国考古学家发掘,不仅没有找到“龙骨”,反而找到了人是由猿人进化而来的证据——北京猿人的头盖骨。

    杨筠松风水地理文化中所说的“龙”,是指山脊的起伏和山脉的外形,称为“观势喝形”。他在实践“龙”的“寻找”、“识别”和“运用”,作了独创的阐述,在《撼龙经》中写道:

    “须弥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地为巨物。如人背脊与项梁。生出四肢龙突兀。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西东为四派。西北崆峒数万程,东入三韩为杳冥。惟有南龙入中国,胎宗孕祖来奇特。黄河九曲为大肠,川江屈曲为膀胱。分枝劈脉纵横去,气脉钩连逢水住。大为都邑帝王州,小为郡县居公侯。其次偏方小镇市,亦有富贵居其地。大率行龙有真星,星峰磊落是龙身。高山须认星峰起,平地龙行别有名。峰以星名取其头,星辰下照山成形。龙神二字寻山龙,神是精神龙是质。”

    这是《撼龙经》的开头一段,概括性地介绍整个中国的“龙”,也就是大气脉。它认为传说中的须弥山是天地的骨干,就象人的脊梁骨。再从这里分出东西南北四大龙脉,就象人的四肢。其中的南龙到了中国,又形成自己的龙脉系统;九曲黄河是大肠.其余的主要河流是膀胱,然后又分支分脉,气脉止聚的地方,大点的成为都城,帝王统治,小些的成为郡县,公侯管辖,再小的成为小市镇,也有富贵人家居住。

    “莫道高山方有龙,却来平地失真踪。平地龙从高脉发,高起星峰低落穴。高山即认星峰起,平地两旁寻水势。两水夹处是真龙,枝叶周回踪者是。莫令山反枝叶散,山若反兮水散漫。外山百里作罗城,此是平洋龙局段。星峰顿伏落平去,外山隔水来相顾。平中仰掌似凹巢,隐隐微微立丘阜。倾从丘阜觅回巢,或有钩夹如旋螺。钩夹是砂螺是穴,水注明堂聚气多。四旁绕护入城裹,水绕山环聚一窝。霜降水枯寻不见,春夏水高龙脊现。此是平洋看龙法,过处如丝或如线。高水一寸即是山,低土一寸水回环。水缠便是山缠样,缠得真龙如仰掌。窠心掌里或乳头,端然有穴明天象。山缠水绕在平坡,远有冈陵近有河。只爱山来抱身体,不爱水反去从他。水抱应如山来抱,水不抱兮山不到。莫道高山龙易识,行到平洋失踪迹。藕断丝连正好寻,退却愈多愈有力。高龙多下低处藏,四没神机便寻得。祖宗父母数程遥,误得时师皆不识。龙到平洋莫问踨,只观水绕是真龙。念得龙经无眼力,万卷藏真也是空。”

    这是《撼龙经》中阐述辨别龙脉的一些基本要领。他说山地气脉要看山峰和星辰的对应关系,平地气脉则要注意水的环绕流向,好地四周的山势应该是朝拜拱卫,而不是逆反散乱,水势则是缠绵环抱,而不是直冲而过。比如有的地象向上的手掌,中间微凹,四周水绕山环,这就是好地。

    杨筠松“断发入昆仑山步龙”,就是寻找“龙脉”。什么是风水地理中说的“龙脉”呢?

    在我国广阔的大地上,分布着广袤千里的平原,参差起伏的丘陵、高耸壮阔的高原、峰峦重叠的山地以及众多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等等,这些奇妙的自然景色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遥远的古代,流传着盘古开天辟地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粘着地,地粘着天,天地相连就象一个鸡蛋。有一个名叫盘古氏的巨人就生活在这个鸡蛋里面,用他的斧头不停地开凿,经过一万八千年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星被他以当中辟开,分成两半,轻清者上升而成为天,凝重者下沉而成为地。这时的盘古就生活在天地之间,顶天立地。天每日长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本人也每天增高一丈。如此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无限高,地变得无限深,盘古氏便死去了。为了把人间装扮得更美。盘古死的时候,把自己的头、手足以及身躯变成了巍峨的高山;把自己的两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把自己的毛发变成了地球上的草木;气变成风,声音变成雷声,把自己的血液变成奔腾的江河和无限的大海;欢喜时的笑容变成晴天,烦恼时的愁容变成阴天。这样一来,地表万物就都有了“灵性”,山脉在地表上蜿蜒曲折,忽隐忽现,沿着一定的脉胳延伸,这与人们想象中的“龙”确有内分相似。于是古代地理堪舆家便把山脉称为“龙脉”。

    “盘古开天地”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一个神话故事,显得并无科学依据,但经过地质学家们长期研究,已对创造山河的神奇力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地球的年龄已经有了46亿年,在它形成的最早时期,地球只是一个由各种物质混杂在一起的气球体,科学家们称之为地球原始星云。后来由于中心部分的引力作用,这个气态球体开始收缩,同时温度上升。原始地球内部的各种放射性原素,像今天的原子弹爆炸一样通过衰变释放出大量热量,由于高温作用,使地球上的物质处于熔化状态,在重力作用下。比重大的物质和地球中心下沉,比重小的物质逐渐浮到地球表面。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较低,地表处地熔化的状态的岩浆就逐渐冷凝形成坚硬的原始陆壳。地球最早的岩石都是由炽热的岩浆冷凝形成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沉积岩广布在高山、丘陵、平原等地,除了水平岩层之外,还有弯曲的、斜立的、直立的各种形态。这些形态都是地壳运行的结果。而这种地层变形又将使地表产生起伏,“龙脉”便是由此而产生的。

    杨筠松风水地理文化把山脉称为龙,起伏的山脉称为龙脉,土是龙之肉,石是龙之骨,草是龙之毛。所谓“寻龙”实际是对山脉走向,山脉的主干与分支关系的考察,即对地形的考察。

    从科学的角度讲,山脉的分布情况对居住环境的自然条件有没有影响呢?有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改变地面的土壤分布,地表水和地下水状况,对风的阻挡等来实现的。科学的选择理想居住环境应对各种自然条件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何处优何处劣的结论。杨筠松对于如何“寻龙”在《疑龙经》中阐述:

    “问君疑龙何处难,两水之中必有山。两山之中必有水,山水相夹是机源。假如十条山同聚,必有十水归一处。其间一水是出门,九山同来作门户。东行看西西山好,西上看东东山妙。南山望见北上山,山奇水秀疑似问。北上看见南山水,矗矗尖奇秀且丽。君如遇见此处时,两水夹来何处是?与君更为何分别?先分贵贱星罗列。更须参究龙短长,又看顿伏星善良。尊星不肯为朝见,从龙虽来找掉藏。贵龙重重出入帐,贱龙无帐空雄强。十山九水难同聚.责龙居中必异常。”

    这一段讲碰到多山多水的复杂情况怎样判别。一要看山形的贵贱。二要看气脉的长短。三要看气脉停顿止伏之地的吉凶。比较尊贵的气脉一般位置居中,好象在重重帐幕里。平庸的风水先生只讲气脉的长短,不讲气脉的贵贱,这样相地把缠护的气脉当成主干气脉对待。

    “古人寻龙寻顿伏,盖缘顿伏生尖曲……。譬如人行适千里,岂无解鞍并顿宿……。古人建都与建邑,先寻顿伏识龙关。”

    “此是望地识龙形。陡彼百泉观水去,陡彼溥原观水聚。或陟南冈与太原,是寻顿伏非苟然。古人卜宅贵详审,经旨分明与后传。”

    这一段讲“气脉”的顿伏,即停顿止伏的情况。顿是顿于山地,伏是伏下平原。杨筠松很重视气脉的顿伏。就像人远行疲劳需要休息一样,气脉运行一段也要顿伏,而顿伏就是起变化的时候,弄清楚了变化,寻找穴地也就不难了。古人建乡镇城市建设都先要察看气脉的顿伏情形才施工。

    未完.下续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未经授权许可严禁任何媒体、站点登载本网站的文章 版权所有玄机网
    备案许可证号 渝ICP备05005829号-1 电话:18983705986/微信:18983705986